汉族,1966年生,河南省新乡市人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教授,体育学学士,民族学硕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,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健康产业。1987年至今在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从事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。2007年度被评为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本科教学“十佳教师”,2013年度被授予“宝钢奖”优秀教师称号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、北京市、国家民委、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多项,著有专著5部,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。社会兼职有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,中国民族学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民族学学会东北亚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生态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民族体育理论与推广委员会副会长,佳木斯大学特聘教授,郑州大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客座教授,广西科技大学客座教授,吉首大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,海口经济学院外聘兼职教授,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理事,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院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。担任国家民委、国家体育总局民族传统体育调研组专家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,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,长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,三十余次深入东北地区对鄂伦春、鄂温克、达斡尔、赫哲等民族进行社会调查。2013年4月,研究报告《鄂伦春族村民死亡情况报告》经相关部门上报党中央、国务院,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。
科研成果:
(一)主持课题
1.2008年度国家民委科研立项项目《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和猎民体质健康的影响》(批准号:08ZY12)。经费:3万元。
2.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十五”第二批科研立项资助项目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学研究》,结项,经费1.5万元。
3.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2008-2009年度校级特色教材立项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》,结项,经费2万元。
4.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的变迁对聚居区村民健康的影响》,结项,经费15万。
5.2011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《北京市怀柔区帽山村二奎摔跤文化研究》,结项,经费5万。
6.2011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《北京市吴氏太极拳文化研究》,结项,经费5万。
7.2011年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自主课题《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的变迁对聚居区村民健康的影响》,结项,经费20万。
8.2012年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优秀课程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论》优秀课程建设立项,结项,0.8万。
9.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《民族传统体育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》,结项。
10.2016年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术坊项目《兴安岭少数民族游猎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》,在研,2万。
11.2016年度辽宁省体育局《辽宁蒙古族健身舞教程》,在研,5万。
12.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2016年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(学科)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“资助项目,在研,6万。
13.2018年博克森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与推广,10万。
14.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2018年研究生特色教材研究,6万。
15.2020年度广西科技大学科研项目《桂北民族文化健康产业圈建设研究》,5万。
16.2020年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交叉学科项目《海南省保亭县民族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》,5万。
17.2020年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本科教改立项项目(CX2113)《民族养生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研究》,3万。
18.“东极”到“北极”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研究,5万。
(二)参与课题
1.徐玉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》,结项。
2.滕星教授主持美国福特基金项目《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》,结项。
3.韦晓康教授主持国家民委2005年科研立项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》,结项。
4.肖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
5.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211项目
6.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985项目
7. 丁宏教授支持2015年度的国家民委重点项目《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库建设研究》
8. 王延中教授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《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调查》
科研奖项
(一)2003年9月,论文《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源》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。
(二)2007年11月,论文《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族猎民健康的影响》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奖。
(三)2008年11月,论文《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建设》获北京市高等院校第十四届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。
(四)2003年10月,论文《论我国拉祜族少年儿童的体质与体育教育》获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三等奖。
(五)2004年12月,论文《论少数民族艺术与传统体育文化》获全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。
(六)2006年8月,论文《论我国少数民族女童的体质与体育健康》参加006年“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”学术论文报告会大会交流。
(七)2003年10月,论文《论我国少数民族女童的体质与体育教育》在武汉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建院50周年校庆校友学术论文报告会上或优秀论文一等奖。
(八)2008年度,论文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》获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论文报告会一等奖。
(九)2009年6月,《鄂伦春猎民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》获2008年度全国民委系统调研报告三等奖。
(十)2010年11月,论文《蒙古族博克文化场景下“将嘎”传承仪式的文化解读》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论文报告会一等奖。
(十一)2011年9月,论文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田野调查的基本观点》获首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报告会一等奖。
(十二)2013年12月,研究报告《鄂伦春族聚居区村民死亡与人口状况调查》获国家民委全国民委系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成果优秀奖。
(十三)2015年10月,著作《鄂伦春传统狩猎文化的变迁与聚居区村民健康研究》获国家民委第三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著作、教材
(一)独著: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》340千字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出版社,2009年8月。
(二)合著:《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用品制作工艺研究》350千字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出版社,2011年6月。
(三)合著: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》100千字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出版社,2006年12月。
(四)教材:《民族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程》之《体育理论篇》、《运动技能篇》,20千字,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,2005年8月。
(五)教材:《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保健》之《蹴球》,5千字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3年8月。
(六)教材: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立项项目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览》之《鄂伦春族传统体育》、《傈僳族传统体育》,10千字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出版社,2008年5月。
(七)教材:福特基金成果《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》之《少数民族女童体育教育》,2008年7月版。
(八)专著:《鄂伦春狩猎文化的变迁与聚居区村民健康研究》450字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出版社,2013年9月版。
(九)副主编:《中华冰雪文化图典》,学苑出版社,2021年版。
论文
(一)独著: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之思考》载《体育文化导刊》2008年第2期,10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二)独著:《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族猎民健康的影响》载《体育文化导刊》2007年第11期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三)第一作者:《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》载《武汉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》2008年第9期,14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四)独著:《论我国少数民族女童的体质与体育教育》载《武汉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》2003年第37卷,5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五)第一作者:《鄂伦春族猎民体质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研究》载《首都体育师范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6期,11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六)第一作者:《鄂伦春族猎民体质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研究》载《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》2009年第4期,8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七)独著:《拉祜族体育文化探源》载《民族体育论集—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集》2003年8月,民族出版社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八)第一作者:《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族猎民健康的影响》载《民族体育论集—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集》2007年10月,民族出版社,9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九)独著:《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》、《傈僳族传统体育文化》、《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》载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》2005年10月,18千字,民族出版社。
(十)独著:《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基础》载《北京市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》2008年11月,5千字,机械工业出版社。
(十一)独著:《论我国拉祜族少年儿童的体质与体育教育》载《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》2003年9月,5千字,人民教育出版社。
(十二)第一作者:《经济全球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》载《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》2005年1月,8千字,民族出版社。
(十三)独著:《论少数民族艺术与传统体育文化》载《中医教育》2005年增刊,4千字。
(十四)独著:《论我国少数民族女童的体质与体育教育》载《体质研究健康促进论文集》2006年8月,6千字。
(十五)第二作者:《从回族武术文化现象透析我国少数民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》载《体育文化导刊》2006年11月,9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六)第二作者:《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》载《体育文化导刊》2006年第8期,8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七)第二作者: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源》载《宁夏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6期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八)第二作者:《论经济全球化形式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》载《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》2006年第6期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十九)第三作者:《社会环境的变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》载《体育文化导刊》2006年第3期,7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二十)第二作者:《鄂伦春族族源的文献探析》载《黑龙江民族丛刊》2011年第2期,6千字,核心期刊。
(二十一)第二作者:《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—以摩苏昆为例》载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2年第1期,6千字。
(二十二)第一作者:《论民族传统体育田野调查的基本观点》载《民族体育发展研究》,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3年6月版。
(二十三)独著:《论人文价值观在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中的理性回归》载《民族教育研究》,2015年第一期,核心期刊。
(二十四)独著:《可邑村彝族阿细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》载《沈阳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》,2014年第一期。
(二十五)独著:《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变迁的人类学反思》载《昌吉学院学报》,2016年第二期。
(二十六)第二作者:《鄂伦春狩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》载《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》2018年6月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。
(二十七)独著:《鄂伦春族健康状况与卫生事业发展》载《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》2018年6月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。
(二十八)第一作者:《鄂伦春自治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》载《生态民族学评论》2019年5月版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。
(二十九)独著:《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》载《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》2019年9月3日,NO0527期。
(三十)独著:《“村BA”里的精气神》载《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》2022年8月19日